close
◇1966年,石板街,中國香港。
本文轉載自:谷雨故事
微信號:GuyuStory
如今的香港是全球高度繁榮的國際大都會之一,而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香港本土攝影師鮮少記錄本地人的日常生活。迎著朝陽出海的漁民、天真爛漫的孩童、早已不復存在的舊時行當、陽光灑落的青石板街頭……這些不再重現的昔日影像在美籍華人趙羨藻的鏡頭下,不僅成為歷史的印記,也成為瞭一個時代的永恒。
昨日香港
攝影/趙羨藻
供圖/中國攝影出版社
編輯/迦沐梓
趙羨藻用鏡頭為我們留下瞭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風貌。
他那時拍攝香港,主要是在九龍地區,也是香港貧窮市民比較集中的地區,是更能反映多數港人生活狀態的地區。在他的鏡頭中,我們很少看到富人,多是普通忙碌的勞動者,是那些工人、漁民、小販和婦女兒童們。他們在背景簡陋的街道上生活勞動,貧窮卻質樸,艱苦卻樂觀。那時正是戰後香港經濟文化開始全面復蘇的重要時刻,趙羨藻恰好將他們定格在鏡頭中。
更為難得的是,那一時期的香港攝影還未真正地全面起步,沒有人用攝影來觀照記錄自己的生活。在那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香港的攝影人耽迷於藝術性的沙龍攝影,追逐光影,卻沒有利用攝影記錄香港歷史的現代自覺意識。因此,我們現在鮮少見到那時的香港社會歷史的影像。這是一件十分遺憾的事情。
我們今天品讀趙羨藻拍攝的這批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影像,回味銅鑼灣、旺角、中環等早已成為繁華商業區的熟悉地名,難免給人以穿越時空的感覺。
0130 1948年,元朗。
0230 1949年,灣仔。
0330 1949年,銅鑼灣。
台中二手設備收購
0430 1950年,購物者。
0530 1950年,大坑東。
0630 1950年,九龍城。
0730 1950年,小販。
0830 1950年,調景嶺。
0930 1951年,大埔。
1030 1951年,黃大仙。
1130 1951年,代筆者。
1230 1951年,沙田。
1330 1951年,深水埗。
1430 1951年,土瓜灣。
台中中古設備收購
1530 1951年,石硤尾。
1630 1951年,旺角。
1730 1951年,又一村。
1830 1951年,長沙灣道。
1930 1951年,佐敦道。
2030 1952年,法院。
2130 1957年,石硤尾。
2230 1957年,避風塘。
2330 1957年,旺角。
2430 1957年,維多利亞港。
2530 1966年,青山。
2630 1966年,筲箕灣。
2730 1966年,沙田。
2830 1966年,僧人。
2930 1966年,灣仔。
3030 1966年,石板街附近。
關於趙羨藻
趙羨藻,1936年生於廣東臺山,1948年開始接觸攝影,以紀實手法拍攝香港和廣州,1951年移居美國。他曾獲得1959年全美軍人攝影大賽第一名,1968年世界沙龍十傑第二名,連續三年獲得波士頓攝影學會年賽冠軍。趙羨藻在美國多個畫廊和博物館舉辦個人影展,其作品分別被美國海員博物館、美國馬薩諸塞州碧波臺博物館、艾迪生美國藝術畫廊等地收藏。《雪岸聞香 20世紀攝影名傢 趙羨藻》是中國美術館趙羨藻同名展覽配套圖書,是對趙羨藻數十年攝影創作的一次集中呈現。
本文轉載自:谷雨故事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