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模版“北京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張佳鑫 專教老人用電腦用手機的博士生
他是北京郵電大學在讀博士生,北京市高校優秀共產黨員。2011年創建桑榆守望者公益團隊,發起“夕陽再晨”科技助老項目,以北京郵電大學“信息黃埔”特色為依托,以豐富多樣的信息知識培訓為契機,幫助老年人融入信息化社會,消除老年人的孤獨感,讓老人體會到活力、科技和尊重。

夕陽再晨”成長的五年,也是張佳鑫獲得認可的五年

聽課的老人突然哭瞭:

旁邊的志願者太像好幾年沒見面的孫子瞭

一次進社區上課,張佳鑫要教老人們如何進行視頻聊天。講著講著,坐在角落的靳蘭珍阿姨,突然哭瞭起來。

張佳鑫問,您為什麼哭?老人答,坐在旁邊的志願者,長得太像好幾年沒見面的孫子瞭。再次見面時,老人興奮地告訴他,多虧有志願者教,那節課學會視頻聊天後,她終於與人在國外的孫子見上瞭面、聊上瞭天。

張佳鑫感慨萬千。他想起瞭自己的姥姥。2008年8月底,還有一個多月才滿18歲的張佳鑫,帶著姥姥買給他的電腦,乘上大巴車,離開瞭大山裡的老傢——陜西省漢中市固縣老莊鎮,成為進京大一新生中的一員。

那時對公益、助老、創業還毫無概念的他不會想到,短短九年後,他會與老人們發生這麼密切的聯系,同時也成為公益創業領域的一顆新星。

他瞭解老年人的需求:

他們也想跟上潮流 學會使用電腦手機

“其實以前我並沒有參與過類似的助老公益活動。”張佳鑫2008年來到北京,就讀於北京郵電大學信息工程專業。剛入校的他,對大學的憧憬和向往裡包含著志願服務這個元素,所以他自然而然地就成為瞭一名志願者。

“大一的時候教小孩學英語,然後大二參加瞭國慶60周年閱兵,到瞭大三就決定自己去發起一個公益項目。”做什麼樣的公益項目呢?2011年,十幾個小夥伴擠在北郵圖書館裡,熱烈地討論著。

“我們能感覺到老人就在身邊,他們有學習信息知識的需求,而我們擅長做信息化服務,以科普方式介入老人們可能會歡迎。”張佳鑫在姥姥傢長大,與姥姥的親近讓他有機會瞭解老年人的需求。

“我的老傢在秦嶺山下,大山阻隔瞭信息化技術的進入,也阻隔瞭人們對新鮮事物的瞭解。像我姥姥甚至父母,都不會用電腦,當時我和父母用QQ交流,要調外置的攝像頭,他們不會,我想用遠程協助去幫忙設置,但父母根本找不到遠程協助的按鈕在哪兒,我就隻能截圖告訴他們,他們每走一步需要再截圖告訴我,可是他們也不會截圖。”

搞不定的攝像頭讓張佳鑫很挫敗,也深深體會到瞭老年人對信息知識的需求。

“當時我們還不是很懂怎麼發起一個項目,事先的調研也沒有做得很細,就是憑著感覺。當時的輔導員燕陵生老師非常支持我們,還贊助瞭我們200塊錢。”燕老師已經是一名準老年人,“他很跟得上潮流,對信息知識的需求也很旺盛。那時候還是用飛信的年代,他天天給我們發飛信,還在網上學攝影。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服務,讓更多老人像燕老師這樣,能夠熟練使用電腦和手機。”

老人科普項目到期瞭:

很多老人開始問下次什麼時候再來

2011年6月,張佳鑫和小夥伴們發起的“夕陽再晨”老年人科普計劃,成為當年“希望工程激勵行動·BC計劃”的子項目之一。幫助老年人用上電腦手機從紙面走向實踐,而困難也接踵而來。

“剛開始想得很豐富,把老年人分成好幾類,包括少數民族老人、殘疾老人、北京老人、外地老人,每一類都找個地兒做試點,但當我們真正去找社區的時候,社區並不是很認可。”

由於是學生項目,社區並不信任他們的能力,也怕他們隻有三分鐘熱度,而身為學生的他們也難免理想化。“我們剛開始給社區提要有投影儀、話筒和音響,能滿足這個要求的社區很少,其實這些都不是必要的。隻有一塊白板和一副嗓子,也能講很多東西。”

與社區做好瞭溝通,缺乏宣傳經驗又讓活動面臨無人問津的尷尬:“我們印瞭傳單貼在門樓裡面,但字體太小,門樓又太暗,沒什麼人看到,第一次進社區隻來瞭五個老人,還是看畫展順便來的,沖我們來的一個都沒有。”

到真正開講時,問題又來瞭:“我們給老人講哪裡是顯示屏、哪裡是主機,但是對老人來說這有什麼用呢?上過幾節課後才知道老人最想學的,是怎麼讀取U盤裡的信息和如何下載音樂到小音箱裡。”

在摸索中,“夕陽再晨”項目走過半年。“這本來就是一個為期半年的項目,但很多老人開始問:下次什麼時候再來?”要繼續做下去,就要自行籌集活動經費,“包括志願者的補貼、物料成本等,都得自己籌。我舍友推薦給我一個兼職,挨個宿舍去發洗發水試用裝,發出去一份掙一毛錢,一個月時間我們派發瞭15000份,掙瞭1500元。”

五年台中二手生財器具開展1099次志願活動:

直接服務18000餘人 間接受益者百餘萬

為期半年的項目結束後,張佳鑫隨“希望工程激勵行動”赴港訪問,香港的社會企業讓他印象深刻:“包括甜蜜蜜新生咖啡館、330精神病康復農場等,我發現社會企業非常有魅力,用公益方法解決社會問題、用商業手段解決公益組織的自我造血。” 從香港訪問歸來,張佳鑫感覺自己的視野開闊瞭很多,也對“夕陽再晨”的未來有瞭更大的信心,張佳鑫決心用創新的方法去滿足老人的需求、去改變這個世界。

派洗發水、賣雪糕、賣明信片,就這樣,“夕陽再晨”堅持瞭下來。“第一年,我們組建瞭自己的團隊,有瞭13個發起人和一所參與大學,讓‘夕陽再晨’項目在兩個社區落地;第二年,將項目復制到周邊四個社區,在四所大學成立瞭分會,總結瞭四講課程講義;第三年,我們發起瞭‘高校正能量聯盟’,主推‘夕陽再晨’項目,分會達到22個,對‘夕陽再晨’的組織結構、人員以及發展方向做瞭梳理和規劃,並嘗試與企業合作產生經濟效益;第四年,‘夕陽再晨’參與瞭很多大賽與評比,獲得瞭團中央‘圓夢中國’最佳項目管理獎,GSVC全球社會企業創業大賽中國賽區最具社會影響力獎等,通過獎金積累瞭10萬元註冊資本,將‘夕陽再晨’註冊為社會組織,將原來管理分會的思路轉變為孵化各高校的服務隊;第五年,服務隊數量發展到瞭近50個,遍佈16個省,獲得瞭第二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鄰裡守望類金獎,開始進一步與產業合作,參展老齡產業博覽會。”

五年來,“夕陽再晨”共開展1099次志願服務活動,直接服務18000餘名老年人,間接受益人數100餘萬,總服務時間64788小時;在全國52所高校成立瞭63支志願服務隊,擁有3876名活躍志願者,每周在全國34個街道85個社區開展科技助老志願服務活動。

“夕陽再晨”將繼續前行:

養老是社會的痛點 也非常有前景

“夕陽再晨”成長的五年,也是張佳鑫獲得認可的五年:2012年底,他獲得瞭‘感動海淀十大文明人物’;2014年他獲評年度十大“北京榜樣”、北京市高校優秀共產黨員;2017年,他獲得第三十一屆“北京青年五四獎章”。

“這是一個且知且行的過程,剛開始的時候我完全沒有想到會做這麼大。”張佳鑫說,來北京上大學是自己第一次離開傢鄉,此前他連西安都沒去過,“我是從秦嶺大山裡走出來的,我想告訴更多的人,我們來自小地方的孩子也可以規劃好自己的人生、實現自己的價值、改變傢庭的生活現狀,隻要你有一顆赤子之心、一股倔強之氣、一份傢國情懷。”

與“夕陽再晨”同行五年,張佳鑫也收獲瞭老年人的關愛。“有次我去黑龍江出差,出發前跟一位記者約在社區見面,聊完之後靳蘭珍阿姨說你別走,我給你拿東西,結果幾分鐘後從樓上拿瞭好多自制的酸梅子、點心和牛奶,我一路帶到瞭哈爾濱,特別感動。阿姨還給我繡瞭一幅十字繡,快到我肩膀高瞭,看著密密麻麻的針腳,真的很不好意思。我們為他們做得很少,但他們就把我們當親人一樣。”

張佳鑫今年博士畢業,即將留校任教,而“夕陽再晨”也將繼續前行:“養老是社會的痛點,也是非常有前景的行業。這個行業少不瞭信息科技,我的專業是可以應用到養老領域的。在我還是學生、一無所有的時候都可以去做,成為青年教師以後當然是會繼續堅持,也一定會做得更好的。”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白歌


他是北京郵電大學在讀博士生,北京市高校優秀共產黨員。2011年創建桑榆守望者公益團隊,發起“夕陽再晨”科技助老項目,以北京郵電大學“信息黃埔”特色為依托,以豐富多樣的信息知識培訓為契機,幫助老年人融入信息化社會,消除老年人的孤獨感,讓老人體會到活力、科技和尊重。

夕陽再晨”成長的五年,也是張佳鑫獲台中二手廚具收購得認可的五年

聽課的老人突然哭瞭:

旁邊的志願者太像好幾年沒見面的孫子瞭

一次進社區上課,張佳鑫要教老人們如何進行視頻聊天。講著講著,坐在角落的靳蘭珍阿姨,突然哭瞭起來。

張佳鑫問,您為什麼哭?老人答,坐在旁邊的志願者,長得太像好幾年沒見面的孫子瞭。再次見面時,老人興奮地告訴他,多虧有志願者教,那節課學會視頻聊天後,她終於與人在國外的孫子見上瞭面、聊上瞭天。

張佳鑫感慨萬千。他想起瞭自己的姥姥。2008年8月底,還有一個多月才滿18歲的張佳鑫,帶著姥姥買給他的電腦,乘上大巴車,離開瞭大山裡的老傢——陜西省漢中市固縣老莊鎮,成為進京大一新生中的一員。

那時對公益、助老、創業還毫無概念的他不會想到,短短九年後,他會與老人們發生這麼密切的聯系,同時也成為公益創業領域的一顆新星。

他瞭解老年人的需求:

他們也想跟上潮流 學會使用電腦手機

“其實以前我並沒有參與過類似的助老公益活動。”張佳鑫2008年來到北京,就讀於北京郵電大學信息工程專業。剛入校的他,對大學的憧憬和向往裡包含著志願服務這個元素,所以他自然而然地就成為瞭一名志願者。

“大一的時候教小孩學英語,然後大二參加瞭國慶60周年閱兵,到瞭大三就決定自己去發起一個公益項目。”做什麼樣的公益項目呢?2011年,十幾個小夥伴擠在北郵圖書館裡,熱烈地討論著。

“我們能感覺到老人就在身邊,他們有學習信息知識的需求,而我們擅長做信息化服務,以科普方式介入老人們可能會歡迎。”張佳鑫在姥姥傢長大,與姥姥的親近讓他有機會瞭解老年人的需求。

“我的老傢在秦嶺山下,大山阻隔瞭信息化技術的進入,也阻隔瞭人們對新鮮事物的瞭解。像我姥姥甚至父母,都不會用電腦,當時我和父母用QQ交流,要調外置的攝像頭,他們不會,我想用遠程協助去幫忙設置,但父母根本找不到遠程協助的按鈕在哪兒,我就隻能截圖告訴他們,他們每走一步需要再截圖告訴我,可是他們也不會截圖。”

搞不定的攝像頭讓張佳鑫很挫敗,也深深體會到瞭老年人對信息知識的需求。

“當時我們還不是很懂怎麼發起一個項目,事先的調研也沒有做得很細,就是憑著感覺。當時的輔導員燕陵生老師非常支持我們,還贊助瞭我們200塊錢。”燕老師已經是一名準老年人,“他很跟得上潮流,對信息知識的需求也很旺盛。那時候還是用飛信的年代,他天天給我們發飛信,還在網上學攝影。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服務,讓更多老人像燕老師這樣,能夠熟練使用電腦和手機。”

老人科普項目到期瞭:

很多老人開始問下次什麼時候再來

2011年6月,張佳鑫和小夥伴們發起的“夕陽再晨”老年人科普計劃,成為當年“希望工程激勵行動·BC計劃”的子項目之一。幫助老年人用上電腦手機從紙面走向實踐,而困難也接踵而來。

“剛開始想得很豐富,把老年人分成好幾類,包括少數民族老人、殘疾老人、北京老人、外地老人,每一類都找個地兒做試點,但當我們真正去找社區的時候,社區並不是很認可。”

由於是學生項目,社區並不信任他們的能力,也怕他們隻有三分鐘熱度,而身為學生的他們也難免理想化。“我們剛開始給社區提要有投影儀、話筒和音響,能滿足這個要求的社區很少,其實這些都不是必要的。隻有一塊白板和一副嗓子,也能講很多東西。”

與社區做好瞭溝通,缺乏宣傳經驗又讓活動面臨無人問津的尷尬:“我們印瞭傳單貼在門樓裡面,但字體太小,門樓又太暗,沒什麼人看到,第一次進社區隻來瞭五個老人,還是看畫展順便來的,沖我們來的一個都沒有。”

到真正開講時,問題又來瞭:“我們給老人講哪裡是顯示屏、哪裡是主機,但是對老人來說這有什麼用呢?上過幾節課後才知道老人最想學的,是怎麼讀取U盤裡的信息和如何下載音樂到小音箱裡。”

在摸索中,“夕陽再晨”項目走過半年。“這本來就是一個為期半年的項目,但很多老人開始問:下次什麼時候再來?”要繼續做下去,就要自行籌集活動經費,“包括志願者的補貼、物料成本等,都得自己籌。我舍友推薦給我一個兼職,挨個宿舍去發洗發水試用裝,發出去一份掙一毛錢,一個月時間我們派發瞭15000份,掙瞭1500元。”

五年開展1099次志願活動:

直接服務18000餘人 間接受益者百餘萬

為期半年的項目結束後,張佳鑫隨“希望工程激勵行動”赴港訪問,香港的社會企業讓他印象深刻:“包括甜蜜蜜新生咖啡館、330精神病康復農場等,我發現社會企業非常有魅力,用公益方法解決社會問題、用商業手段解決公益組織的自我造血。” 從香港訪問歸來,張佳鑫感覺自己的視野開闊瞭很多,也對“夕陽再晨”的未來有瞭更大的信心,張佳鑫決心用創新的方法去滿足老人的需求、去改變這個世界。

派洗發水、賣雪糕、賣明信片,就這樣,“夕陽再晨”堅持瞭下來。“第一年,我們組建瞭自己的團隊,有瞭13個發起人和一所參與大學,讓‘夕陽再晨’項目在兩個社區落地;第二年,將項目復制到周邊四個社區,在四所大學成立瞭分會,總結瞭四講課程講義;第三年,我們發起瞭‘高校正能量聯盟’,主推‘夕陽再晨’項目,分會達到22個,對‘夕陽再晨’的組織結構、人員以及發展方向做瞭梳理和規劃,並嘗試與企業合作產生經濟效益;第四年,‘夕陽再晨’參與瞭很多大賽與評比,獲得瞭團中央‘圓夢中國’最佳項目管理獎,GSVC全球社會企業創業大賽中國賽區最具社會影響力獎等,通過獎金積累瞭10萬元註冊資本,將‘夕陽再晨’註冊為社會組織,將原來管理分會的思路轉變為孵化各高校的服務隊;第五年,服務隊數量發展到瞭近50個,遍佈16個省,獲得瞭第二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鄰裡守望類金獎,開始進一步與產業合作,參展老齡產業博覽會。”

五年來,“夕陽再晨”共開展1099次志願服務活動,直接服務18000餘名老年人,間接受益人數100餘萬,總服務時間64788小時;在全國52所高校成立瞭63支志願服務隊,擁有3876名活躍志願者,每周在全國34個街道85個社區開展科技助老志願服務活動。

“夕陽再晨”將繼續前行:

養老是社會的痛點 也非常有前景

“夕陽再晨”成長的五年,也是張佳鑫獲得認可的五年:2012年底,他獲得瞭‘感動海淀十大文明人物’;2014年他獲評年度十大“北京榜樣”、北京市高校優秀共產黨員;2017年,他獲得第三十一屆“北京青年五四獎章”。

“這是一個且知且行的過程,剛開始的時候我完全沒有想到會做這麼大。”張佳鑫說,來北京上大學台中二手廚具買賣是自己第一次離開傢鄉,此前他連西安都沒去過,“我是從秦嶺大山裡走出來的,我想告訴更多的人,我們來自小地方的孩子也可以規劃好自己的人生、實現自己的價值、改變傢庭的生活現狀,隻要你有一顆赤子之心、一股倔強之氣、一份傢國情懷。”

與“夕陽再晨”同行五年,張佳鑫也收獲瞭老年人的關愛。“有次我去黑龍江出差,出發前跟一位記者約在社區見面,聊完之後靳蘭珍阿姨說你別走,我給你拿東西,結果幾分鐘後從樓上拿瞭好多自制的酸梅子、點心和牛奶,我一路帶到瞭哈爾濱,特別感動。阿姨還給我繡瞭一幅十字繡,快到我肩膀高瞭,看著密密麻麻的針腳,真的很不好意思。我們為他們做得很少,但他們就把我們當親人一樣。”

張佳鑫今年博士畢業,即將留校任教,而“夕陽再晨”也將繼續前行:“養老是社會的痛點,也是非常有前景的行業。這個行業少不瞭信息科技,我的專業是可以應用到養老領域的。在我還是學生、一無所有的時候都可以去做,成為青年教師以後當然是會繼續堅持,也一定會做得更好的。”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白歌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jj744y6v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